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佛教文化网(www.haichaoyin.cn),专业的佛教文化传播网站!
当前位置:佛教文化网>佛教观点> 正文

居士教育面面观(3)

时间:2024-03-09 来源:佛教文化网

行空法师:居士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

(一)居士教育应兼顾不同年龄段的人群,促进教团年轻化

当前的佛学教育最为欠缺的是对少年儿童的培养。教育,要从娃娃抓起。因此,未来的居士教育一定要涵盖幼教领域。《父母恩重难报经》、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、《心经》等均可作为启蒙经典让幼儿在懵懂中接受正道的潜移默化。还可根据少儿的兴趣爱好,开设瑜伽班、武术班、书画班、佛教唱经班、拓展训练营等,让少儿在佛教背景下健康平衡地成长。

可以采用“主题夏令营”的模式,即在体验佛教、认识佛教的大前提下再设一个与青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题,围绕专题授课和开展活动。教育者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把佛教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逐渐渗透给青年居士,让青年居士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佛法,学会按照佛教的理念树立人生目标,安排人生道路。这样的夏令营让营员每次都有新的收获,能够长久地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,让青年居士不断深入学习佛法。除了每年一、两次的夏令营,教育者们还应该更多地深入到大学校园生活中去,大力扶植佛学社团的成长,以社团为依托开展讲座、茶会、参访、公益服务等活动。

对于中老年居士来说,周末培训班可以说是个不错的教育方式了。如现在开办的周六、日班就有非常好的灵活性,为广大学员提供了便利。除了目前的周末班外,可再增设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培训班。很多老年人时间充裕,社会活动却很少,容易产生孤独感,针对这种情况,可以办念佛堂,组织老年居士每日念佛,并参杂一些法师开示,实现老年居士学修一体化。

(二)居士教育应兼顾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,促进教团高素质化

近现代的中国佛教,信众文化水平整体偏低,甚至有许多信众用迷信的方法理解佛教,这是一大问题,直接影响着正法的传播。因此,未来的居士教育有两个侧重点:一是加强在高文化阶层中的弘法力度,二是严格传播正信,杜绝迷信和误信。

要实现这两个目标,首要在于弘法人才本身,必须引进高素质的僧才作为教育者,才能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信众。

其次,在居士教育中,根据学员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因材施教是非常必要的。未来的培训班可以按照学员文化程度分班,还可以安排社会背景接近的学员开展小组活动。这样在班内和组内,更容易把握授课方式和深度,也容易结合学员共有的社会经验把佛法生活化。同时,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也大大增加。综合起来,对于提高教学质量,促进学习积极性大有益处。

(三)注重授课内容的人间化、生活化

星云大师在1985年世界佛教青年学术会议主题演说中谈到:“现在全世界的佛教,最需要的是把佛法人间化,义理生活化。佛教要走入社会,走进家庭……”因此教育者必须理解居士学佛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而且很多居士学佛初期信仰尚不坚定。因此对居士讲授佛法不能空谈义理,而是要多关心居士的具体疑问和需求,把教理与其实际生活结合起来,帮助其理解和实践佛法,并在实践中逐步巩固信仰。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注意人间化,选取居士容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方法,不可照搬寺院中的模式,否则不但无助于其学习,反而可能使其萌生退心。

(四)不断发展后续教育

前文提到过,现有的许多居士教育形式都存在后续乏术的问题,主要原因还是居士教育事业整体处于初级阶段。不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难以支持完善的高等义务教育。民国时期的支那内学院已“包含中学、大学、研究、游学四级, 大学中又分补习班、预科、特科、本科”。现在的培训班,从最初的一个初级班发展到现在拥有相当规模的中级班,体现了发展后续教育的意识,但是与内学院相比仍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,距离统理大众、深入经藏的理想目标还有很大差距。我们必须认识到,弘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。应当在保持现有规模的基础上,逐步增设高级班、研修班,并提供机会让学员更多亲近大德,甚至获得常随大德的机会,尽力去发展、完善后续教育。

(以上内容为佛讯网(www.foxun.com.cn)独家整理,如需转载,请务必注明出处。)  

(责任编辑:admin)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热点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