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热线:

推荐

按分类阅读

置顶四禅八定

云何无色定?及与灭正受?云何为想灭?何因从定觉?------《楞伽经》疏: 佛子欲出三界,但断一念无明即足;欲求成 佛,则必须加
2023-05-05

置顶大乘光明三昧

我们接下来介绍一下大乘光明三昧。因为这一节里面举例所说的建立见跟诽谤见,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内容,只是因为我们时间有限,不
2023-05-05

置顶开悟

小乘声闻的修法,是由四圣谛入手,借着声闻禅而证知五蕴之空幻不实,也就是声闻人的开悟。这就是声闻初果人断见所断烦恼,再经由
2023-05-05

置顶众智

众智就是了知众生根性及共相智。共相智就是类智,前面已经说过了。了知众生根性,是比较困难的智慧。我以前就是不先观察众生的根
2023-05-05

置顶八苦

佛家认为人之一生中有八种苦如影随形;生苦,老苦,病苦,死苦,求不得苦,怨憎会苦,爱别离苦,五蕴帜盛苦。(一)为生苦,大意有两种;
2023-05-05

置顶性罪

如果有两个人一起共同造作一件恶业而犯了戒:第一人有受持菩萨优婆塞戒,第二人没有受持这个戒法,他们共同造作一件恶业以后,已
2023-05-05

置顶内相分

众生从无始以来,不曾接触过外面的五尘;你所接触到的五尘,都是由你的如来藏,借着你的五色根所变现出来的内相分,只是因为那个
2023-05-05

置顶如来藏

如来藏 (百度词条)如来藏(梵文:तथागतगर्भ; 音译:Tathāgatagarbha),由Tathāgata(如来)与garbha(藏)组成,
2023-05-05

置顶六六法(六六身)

我们的世界是六识所成境界。就先拿眼睛来说好了,如果要让我们看得见必须要有眼根、色尘以及眼识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我们能够
2023-05-05

置顶犹如光影(二地)

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,证得犹如镜像的现观时,就进入二地心,专修持戒及修福德。二地要修证的无我观叫做犹
2023-05-05

置顶四不坏信

三归依一定要具足佛、法、僧三宝,缺一不可。如果没有三归的话,又如何会有四不坏信呢?所谓四不坏信,就是指归依于三宝的同时也
2023-05-05

置顶心不相应法

在前面的单元中,我们依序说过了一切最胜故的八识心王,与此相应故的五十一心所法,二所现影故的十一色法;今天我们则要继续说明
2023-05-05

置顶非想非非想定

最后,还有一种:「若非有想、非无想」。因为这个境界是介于无想与有想之间,也就是非想非非想定,或者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。这一
2023-05-05

置顶一花一如来

到底是一花一世界,或者是一叶一世界呢?《华严经》有一句话说:一莲华座,一如来身,充满一切世界。那么经文中的莲华座,这个莲
2023-05-05

置顶七处平满相

《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》有讲:【得是相已,次第获得身臃满相;何以故?为菩萨时,善受师长、父母、善友所教敕故,是故次得身臃满
2023-05-05
最新收录
  • 1第一义悉檀
    所谓三宝,就是说法宝、佛宝和僧宝。在《莲宗宝监》中有一首…
    2023-05-05
  • 2七处平满相
    《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》有讲:【得是相已,次第获得身臃满相…
    2023-05-05
  • 3一花一如来
    到底是一花一世界,或者是一叶一世界呢?《华严经》有一句话…
    2023-05-05
  • 4大乘光明三昧
    我们接下来介绍一下大乘光明三昧。因为这一节里面举例所说的…
    2023-05-05
  • 5非想非非想定
    最后,还有一种:「若非有想、非无想」。因为这个境界是介于…
    2023-05-05
  • 6心不相应法
    在前面的单元中,我们依序说过了一切最胜故的八识心王,与此…
    2023-05-05
  • 7法处所摄色
    在十一种色法之中,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,还有法处所摄…
    2023-05-05
  • 8非择灭无为
    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,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,依着见…
    2023-05-05
  • 9想受灭无为
    所谓想受灭无为,是指俱解脱之大阿罗汉及六地满心以上之大菩…
    2023-05-05
  • 10五十二阶位
    1,十信心:即信心、念心、精进心、慧心、定心、不退心、回向…
    2023-05-05